Image

架子菇的出菇管理


編輯:2022-09-26 09:13:05

架子菇是香菇種植栽培中的一種種植模式,現在已經成為我縣西部山區(qū)香菇生產的傳統(tǒng)方式,它以種植中低溫品種為主,產品一般遠銷上海、深圳等南方市場,經濟效益遠比其他種植模式高得多。近幾年筆者針對架子菇出菇管理這一課題深入紫荊關多個食用菌種植園區(qū)走訪調研,了解菇農出菇管理的一些常規(guī)做法,總結了一些好的經驗,同時也發(fā)現管理中的一些問題。為了增強廣大菇農對架子菇出菇管理意識,提高菇農的管理技能,結合本人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對架子菇的出菇管理提出如下見解,如有不妥,敬請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一、潮菇的管理

菌棒經過發(fā)菌、轉色過程后進入秋季,氣溫逐漸降低,此時菌棒可見零星菇蕾發(fā)生,要選擇合適天氣安排上架脫袋。我縣架子菇上架一般在9月上旬進行。

1、調節(jié)溫濕度確保菇蕾發(fā)生

脫袋后,進入催蕾階段。此時要保持棚室濕度在80-85%。主要采取早中晚棚內噴水措施達到這一目的;同時還要將棚室溫度控制在23°以上,若氣溫在23°以上,每天應給菇棚通風換氣不少于三次,在早中晚進行,每次通風時間視情況保持30分鐘。若氣溫低于20°時,每天早中晚通風一次,時間為20-30分鐘;氣溫低于13°時,每天通風至少一次,時間為20-30分鐘。在實際生產中,有的菇農對此重視不夠,造成棚室濕度偏小,菇蕾發(fā)生少,潮菇產量低,通風不及時,畸形菇增多,香菇長勢快,肉薄柄長,質量差,還有可能發(fā)生霉菌感染。

2、選擇科學的催蕾方法

我縣菇農通常采用拍棒催蕾方法,這在架子菇管理中是不可取的。原因是菌棒經過接種、發(fā)菌、養(yǎng)菌、轉色諸多過程,時間歷經6個月以上,并且這些過程是在夏季高溫條件下進行的,菌棒中的水分蒸發(fā)嚴重(一般為原棒的30%左右),若采用拍棒法催蕾,潮菇出菇量大,極易形成畸形菇,品質下降??茖W的催蕾方法是:注水催蕾:每個菌棒注水0.4-0.5公斤,達到棒重1.5公斤以上,這樣既有利于菇蕾發(fā)生,又能保證出菇質量、產量。

3、出菇管理

菇蕾發(fā)生后進入出菇階段,此階段的管理措施主要是控溫控濕。

A 控溫

a保持棚室的遮陰度,防止陽光直射菇棚。

b通風降溫。當菇棚內溫度在20°以上時,每天必須通風降溫,溫度在25°以上,早中晚通風各一次,若溫度在30°以上時,必須減少蓋膜時間,并噴水降溫。

B控濕

當菇蕾長到2厘米左右時,要減少噴水時間和次數,一般噴水不超過2次,分早晚進行。噴水量要減少(花水),待接近采收時停止噴水或根據菇棚內濕度靈活掌握。間隔2-3天噴一次花水,注意水珠盡量不要落在菇體上,也可以大水澆灌棚室地面造濕,這樣可以保證菇體顏色淺白,提高其商品價值。

二、采收

架子菇的采收應根據市場要求靈活掌握采收時間。但為了保證其商品性好,盡量在7-8成熟時采收,要求不開傘,卷掩度好。

三、轉潮管理

架子菇整個栽培周期可以出4-5潮菇。所謂轉潮期就是上一潮菇采收完畢后準備出下一潮菇中間這段時間。由于架子菇整個出菇周期涉及冬前秋季出菇、越冬和來年春季出菇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轉潮管理也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原則就是培菌養(yǎng)菌積累營養(yǎng)。具體措施是在采收完上一潮菇后一周時間內封棚,停止噴水,目的是為了使菌絲恢復生長,待菌棒恢復彈性,菌絲在菇腳孔長滿后進行注水,利用干濕和水溫差刺激菇蕾發(fā)生,以便下一潮出菇。

需要注意的是:冬前,秋菇和越冬注水量可稍大一些,棒重達到1.5公斤左右。來年春菇視菌絲生長情況和前兩潮出菇量靈活掌握,但注水量要呈遞減趨勢,不能注水過多,以免造成爛棒。


?2022 山西康泰來農業(yè)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備案號:晉ICP備2022010379號-1? ?技術支持 -?龍采科技集團
Image